
科技創新委員會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AI+教育”供需對接交流活動在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圓滿舉辦,以“精準對接供需、深化技術融合”為核心,共同推動AI技術與教育場景的深度碰撞,為園區智慧教育發展注入新動能。現場吸引了7家學校代表以及多位AI企業嘉賓齊聚一堂,凝聚共識,共探“AI+教育”變革新范式。

活動上,多位嘉賓就政策與實踐、技術與場景展開分享,破解教育真痛點,從“一次對接”到“長期共生”。
蘇州國際科技園(SISPARK)董事長、總裁張峰表示,當前《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與園區《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形成政策合力,園區18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SISPARK構建的“龍頭引領+梯隊成長”產業生態,則為技術落地提供了堅實產業支撐。
蘇州工業園區教師發展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吳晨一就智慧教育進行全景解讀,讓校企雙方明晰了合作的“坐標系”。從已落地的數字教學場景到未來待突破的技術需求,這份“智慧教育畫像”既梳理了成果,更指明了方向,讓后續對接從“盲目找題”轉向“靶向解題”。
中科大附中獨墅湖學校、星港學校、景城學校、星洋學校、新城花園小學、二實小、三實小7所學校的信息中心主任從學科層面,借助AI分析課堂接受度、提升體育能力,打造更精準的智慧課堂;成長層面,提供AI技術參觀與培訓,破解“想用不會用”困境;管理與育人層面,優化智慧管理系統、設計個性化學習路徑與空間場景,讓教育真正契合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每一個需求都源于教學實踐,成為企業技術研發的“靶心”。
6家“AI+教育”企業的“技術應答”則精準呼應:科大訊飛的智慧課堂、AI黑板、智能教師助手等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了人機協同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雪松灣教育的“個性化教學新范式”讓因材施教落地課堂;清睿智能、璞華科技、蘇州馳聲、思必馳科技則分別從場景落地、創新實踐、語言賦能、數字化升級維度,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當天,參會嘉賓還對馳聲AI英語聽說展廳、科大訊飛展廳進行了一次深度探訪,從語言教學專項賦能到課堂全流程智慧化,讓抽象的AI能力轉化為可感知的教學助力,為后續供需對接筑牢“技術認知”根基。
本次活動搭建校企溝通橋梁,讓教育一線的真實訴求與前沿科技精準對接,用校企協同的力量破解教育場景痛點。
參會企業代表表示:“過去我們在推廣產品時常常陷入‘技術自洽’,這次與一線教育工作者交流,不僅摸清了真實需求,更認識到企業不能只做‘技術供給方’,而應成為學校的‘長期合作伙伴’,這樣才能讓科技真正服務教育。
未來,園區將持續以政策為引、以產業為基、以校企合作為紐帶,讓AI技術深度融入校園場景,讓優質教育資源通過技術手段更普惠,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照進現實。